胡昉:走向无所意图的空间(英文版)——关于藤本壮介的“镜花园”建筑设计

胡昉:走向无所意图的空间(英文版)——关于藤本壮介的“镜花园”建筑设计

文本:胡昉
语言:英文
尺寸:主体书:19 x 13.2 cm, 182页;模型书: 10 x 13 cm, 28页
时间:2016
研究性出品

受到周遭村落的自然和传统特色的启发,“镜花园”的建筑寻求与所处环境融为一体。为了减少建筑对场所造成的影响,整体建筑分拆成数个小房子分别施工,就像村子的建造一样慢慢形成。

 

“镜花园”的建筑由藤本壮介建筑设计事务所(Sou Fujimoto Architects)设计,由此展开了长达三年(2011至2014)的研究、设计和建造的过程,驱动这个项目进行的主要追问如下:

 

艺术如何与农业形成互补关系?

我们如何可以创造介于风景和建筑之间的项目?

项目如何可以自然地与村落情境相合?

 

慢慢地,“镜花园”生长成为一种重返:对人类所面临的平凡的反复中自然生成的空间形态的重返。“镜花园”的空间,总是在你我的相互映照和折射中展开,渐至超越其本身的建筑意图。

 

《走向无所意图的空间(Towards a Non-intentional Space)》一书由胡昉写作,尝试呈现“镜花园”建筑过程中的研究和相应的思考,并探索园林在当代的存在情态。书的题目也暗含了对柯布西耶 (Le Corbusier)《走向新建筑 (Towards a New Architecture)》的回应。在《巢与穴(Nest or Cave)》一文中,可以说是了解藤本建筑思想的重要入口,藤本壮介通过比较以柯布西耶为原型的“巢型屋”和他认为的更为原生状态的“穴型屋”,想象出“原始之未来”的图景:一种重回根源的建筑形态。

 

“人类活动的场所及生活的场所等实际又是如何开端?我渐渐对无关于时间的建筑的根源性产生兴趣。”对于藤本壮介来说,“巢穴之辩”并非意在厚此薄彼,而是从一个更宽广的角度回应了当代建筑与现代建筑所面临的关联性以及人类生存的不同境况,这也许是柯布西耶和藤本壮介,以及生活在不同时代的建筑师都试图触及的人类居住的根源。

 

 






 







 

 

目录

0.0 :遗弃之地

 

1.1 荒园(现在)

1.2. 不见不建

1.3 村与城

1.4 临时性住所

 

2.1 无土之树与漂流的土地

2.2 一扇通往日落的门

2.3 石与稻

 

3.1 为什么我们凝视植物 ()

3.2 通往Krameterhof的小径

3.3 如果有一片土壤(简版)

3.4 园林等待

 

4.1 对话禅园

4.2 那些超越我们意图的空间

4.3 耕作建筑

4.4 模型与现实

4.5 相忘于山水

 

5.0 后记:重返

 

 

内容节选

相忘于山水
(节选)

 

这儿的地形学,与其说是地形的物理性构造,勿宁说是文化拓朴学的一部分,这让我们想像一种“顺势建筑”(顺应地球的重力和与人类感知尺度)的可能性。

 

泉水、雨水、地下水,饮用、回收、过滤、净化、浇灌——这儿的水系统并不指向景观,而是能量循环的一部分,正如河流的三角地带总是孕育人类的文明一样,近水所带来的愉悦恰恰来自生存资源的透明感:我们可以随时亲近养育着人类生命的资源。

 

这儿的空气,尽可能不被人为控制的机器系统阻隔和过滤,今天的问题是,如果没有人为控制的机器系统,我们还能呼吸到空气吗?作为人类存在条件之一的空气,它越来越成为有条件的存在:清洁的空气已经不再具有公共性,资本可以控制更清新的空气(看看空气清新器的广告);在不久的未来,人们可能必须购买空气(就像现在我们已经习惯买水一样)。空调的发明改变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呼吸空气的方式,而哲学家彼得·斯劳特戴克(Peter Sloterdijk)更把这种变化追溯到一战时人类第一次毒气弹的使用,那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空气来控制和扼杀生命。如果说,人的生存实际上是浸泡在空气中的一种生存,那儿,这儿的建筑,是否可以成为让人真正沐浴其中的气候?

 

在我们讨论对这儿的光线的感知的同时,我们也关注黑夜以及黑夜在都市空间中的消失,如何保留这儿的黑夜?

 

在“镜花园”思考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模型,包括空间模型、思考模型,它们不但指向这儿,也指向那儿,不但指向农田、村落和不远处的都市,也指向山脉、河流和古老的园林。从遥远的星空俯瞰,“镜花园”可能是地球肌体丰富脉胳上的一个小点,犹如人体经脉系统中的一个小点,它正联结起来自其他能量的流动,而能量的流动未必是意图明确的,它有着生的渴望,也有死的坦然。

 

艺术,在日复一日的日常练习中,是否有可能成为一种与各种生存要素一起合作的劳动,从而形成自身循环的类似永续农业的的价值创造系统?它在抽象的时间效应中(也许是永远延迟的)获得真正的检验,它向人类一切生存智慧学习,而本身也将应该成为富有启发性、富有感染力的生存智慧实践,由此,材料、技艺、人性和命运的因素交织在一起,暗示了生生不息的整体世界观。

 

基于我们今天的生存感受,“镜花园”着力于建构一个“田地”,在这里,当代艺术实践、日常生活和以种植为根本的诸种生存实践得以交汇和流动。作为建构的“自然”,“镜花园”透过其中发生的创造性实践,重新追问艺术对生命的“养护”。它探测艺术如何能够成为一种能动的媒介,促成不同意念、不同物质形态、不同时空维度的转换——“镜花园”的空间形态是和这些流动的意念和能量相互塑造的过程和结果。

 

——节选自《走向无所意图的空间(英文版)》,由Koenig Books(伦敦)和观心亭(北京)联合出版,2016,第166-167

 

 

关于胡昉

胡昉,小说作家,艺术评论者,工作与生活在广州。

 

图文提供:这个店,©作者,这个店,观心亭,2016

 

[ 温馨提示 ]

此印刷品属内部资料,仅供研究、学习和交流之用。如有需要,请与我们邮件联系:mail@theshop.art

交叉小径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在线时间

周一至周五 11:00-18:00

法定节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