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坦:关键词学校·威尼斯——练习手册

徐坦:关键词学校·威尼斯——练习手册

概念:徐坦、胡昉
编辑:徐坦、王景、贺聪
设计:黄河、邓蕊
语言:中英双语
尺寸:19×28.5cm
页数:66
时间:2009
观心亭研究性出品

艺术家徐坦继《关键词词典》之后最新的研究文本,也是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参展项目“关键词学校·威尼斯”的研究性出品。“关键词学校·威尼斯”是基于艺术家徐坦自2006年以来持续进行的“关键词”研究和调查活动。他通过访谈和讨论,在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人群中持续搜寻关键词,并将这些“关键词”重新置入到新的对话情境中。关键词练习手册分析和整理了关键词学校在全球化情境中新的轨迹,并将这一新的交流公共空间进行延伸,不同国家地区的人们对于同一词语的不同表达构成了练习手册的独特叙事,它将激发我们彼此意识活动的新鲜线索。

 

 

 

 

 

内容摘要

 

背景

2008年10月,“关键词学校”第一次在中国以外的地方进行了活动。我们在斯德哥尔摩进行了10天的课程。在斯德哥尔摩“关键词学校”的活动过程中所收集到的关键词资料,成为我们在威尼斯双年展期间“关键词学校”的“练习本”素材。在此,我向“关键词学校·斯德哥尔摩”的所有参与者表示由衷的感谢。

 

在斯德哥尔摩“关键词学校”期间,我们预先设置了授课活动的日程,为每天的课程安排了不同的关键词。10天的课程里,大约150人来参加活动,课程交流以瑞典语、中文、英语进行。对于每天的关键词,艺术家都作了详尽的解释,并且和到访者进行深入讨论,其后,作为课程活动的要求,每个到访者,或者说“学员”,都用母语提供6-10个关键词,以便开展进一步讨论。在这6-10个词之中,有3-5个是关于每个人对于自我生存、生存环境及世界看法的,另外的是来访者对中国的看法。由于大部分“学员”是瑞典人,他们提供了瑞典语的关键词,并且用英语作了翻译和解释。

 

在斯德哥尔摩“关键词学校”之前,我们进行了大约3年的“搜寻关键词”的活动,期间主要是在中国的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地进行了大量采访,也在纽约和荷兰Sittard等地进行过采访。在此基础上,我们创作了一些为关键词学校准备的视听材料、录像、研究性出品(《关键词词典》,Vitamin Creative Space,2008) 以及网站(www.xutan-keywords.com)等,这些材料都是以在中国社会搜索发现为主、以中文关键词为基础进行研究而得出的。

 

——徐坦

 

 

关于徐坦

徐坦,1957年生于武汉,于1983年和1989年分别获广州美术学院油画专业的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93年加入广州“大尾象工作小组”。现生活于广州和深圳。

时至今日,徐坦还是保持着他“漫游者”的生活方式。他敏感于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变化,不停地追问当代艺术的边界何在。他的一些作品在产生的当时尚无法定义,而在今天更显其存在的意义。徐坦的作品涉及文字、图片、录像、行为、装置、网络等多种媒介领域,但他作品所涉及的问题甚至比他所使用的媒介更为丰富和耐人寻味。他将艺术表达和知识性研究、美学实践和理性认知视为他工作价值中不可分割的两个维度,并善于在两者间保持一种适度的张力。从2005年开始,徐坦展开了“搜寻关键词”的研究和调查项目,艺术家通过对中国活跃地区中特定的活跃人群的音像访谈、调查、采集,持续整理和搜寻出“关键词”,并将这些“关键词”置入到新的对话情境中;2008年开始的“关键词学校”即是为这些关键词所引发的讨论和交流所建构的公共空间。2011后,“关键词实验室——社会植物学又开启了一系列社会、文化议题的专门研究项目,探索将研究活动和美学活动结合起来,创造一种综合的、跨领域的感知和认识活动。

 

图文提供:这个店,©作者,这个店,观心亭,2009

 

[ 温馨提示 ]

此印刷品属内部资料,仅供研究、学习和交流之用。如有需要,请与我们邮件联系:mail@theshop.art

也可以直接获取更多资料:http://www.a-perfect-book-for-bananafish.com/books/443

交叉小径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在线时间

周一至周五 11:00-18:00

法定节假日除外